編前: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創新社會治理提出明確要求,“改進社會治理方式,激發社會組織活力。支持和發展志願服務組織,推動適合由社會組織提供的公共服務和解決的事務交由社會組織承擔”。
  當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的志願者組織、社工機構呈現白熱化競爭之勢,位於西部地區的成都高新區卻開始向各種類型的社會組織“招手”。昨日,《中國青年報》07版發文,詳細解讀了成都高新區如何通過自培社會組織,參與社會管理,轉變政府職能,探索出一條群眾參與、社區自治、社會創新之路。
  日前,由成都高新區志工委、黨群工作局主辦,高新區志願者協會承辦的“高新區首屆公益嘉年華”活動吸引了65家公益機構的參與。這些公益組織,有的來自世界500強企業,有的來自成都市內的知名律師事務所,還有的純粹由普通青年人聚集創辦。
  “來高新區做公益吧!”高新區志願者協會秘書長吳元兵在嘉年華上向公益機構發出邀請。他說,不少公益組織如今正面臨“服務購買和自身成長”兩大現實困難,而高新區志願者協會正在扮演一個“中間人”的角色,促進公益機構之間、公益機構與政府之間、公益機構與企業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中間人”助政府買到“好項目”
  與政府官員打交道,純草根出身的成都愛有戲社會發展中心負責人劉飛越來越有“公益範兒”,不卑不亢,更從不在“錢”面前彎腰。
  劉飛告訴記者,在高新區,如今只要有好的項目,不愁沒有政府來購買。但在簽下“購買合同”之前會有一大難點——你怎樣與政府部門聯繫上?怎樣讓對方知道你?
  這個難題,高新區正通過“樞紐型社會組織”——志願者協會來嘗試解決。
  愛有戲正在運作“參與式互助體系構建”社工項目。但這個項目要讓每個街道認可併購買服務,這可難住了劉飛。“我們在高新區註冊並聯繫到了志願者協會,很快找到了娘家人的感覺。這個非官方、卻又有著官方背景的社會組織給我們進街道、進社區提供了很好的平臺。”
  愛有戲正在運作的這個對基層政府頗具吸引力的政府合作項目,一般執行期限為3年左右,每年每個合作街道將會為此投入20萬元,雇佣2名至3名不等的社工在街道內工作。
  與其他經濟發達地區由政府長期、不斷購買社工服務不同,愛有戲“駐扎”在街道的社工不為居民提供具體的社工服務,他們的主要工作是培育由社區居民志願者為主要組成的社區組織,根據不同社區的具體情況,培育不同的社區組織來為社區居民提供服務。
  該項目的一大“誘惑”是,用3年左右培育好一批社區組織後,政府未來可能只需投入很少的經費,就能讓社區居民感受到“和諧”、“友善”、“互助”的環境。劉飛透露,明年年初,有一個社區或將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撤出社工,此後,基層政府在這一方面的投入每年可能只須一兩萬元。
  與劉飛一樣,贏在生存公益事業發展中心主任王棋經常找不到服務對象。今年3月,在承接了高新區“贏在生存青少年防災減災”志願服務項目後,該中心與志願者協會結為伙伴關係。如今,王棋在志願者協會的幫助下,每周都在高新區桂溪、芳草街道各社區開展“親子運動會”、“衣舊暖心”等活動,成為名符其實的高新骨幹志願者了。
  當好民間社會組織的“母親”
  在更多民間社會組織那裡,高新區志願者協會這個“樞紐型社會組織”更像一位母親。
  草根出身的高新區贏在生存公益事業發展中心負責人王棋曾一度受夠了惱人的“外聯工作”。她得在啥人都不認識的情況下,一所一所學校、一家一家企業、一個一個社區地跑,想在學校、企業、社區里做一場免費的自護教育課,困難重重,“大多數人第一感覺你就是個騙子。”
  如今,她承接了高新區志願者協會名下的一個“贏在生存青少年防災減災”志願服務項目,工作量較過去翻了一番,花在“外聯工作”上的時間卻幾乎沒有了,“高新區團口、教育口的都提前聯繫好,進學校沒問題;社區方面,每個社區都有志願者協會的專職幹事,直接聯繫幹事們就行。”
  然而,志協“母親”並不只是盲目給“孩子們”攬活兒,每隔一段時間,她還要負責監督“孩子們”活兒幹得怎麼樣。每年的項目經費,採取先預付一部分,年底考核通過,再全額支付的“親母子、明算賬”模式。
  每月28日之前,“贏在生存”項目組都要給高新區志協發送本月活動信息收集表。內容涵蓋活動時間、地點、參與人數,活動簡介、志願者參與數量以及活動圖片等。每次活動,都有區志協下一級的街道分會,再下一級的社區志願者工作站專員親自到場。
  郭爰就是高新區志協芳草街街道分會的志願者工作專職負責人。她從一家旱澇保收的事業單位“跳槽”加入志協,“感覺這份工作更有意義。”
  臨近年底,她在忙著整理本街道內二三十家公益組織年終總結之際,還不忘抽空給海緣殘障人公益發展中心負責人、殘障人士範雄遞交申請經費的報告。
  “格式不符合政府要求,各種項目只有名稱沒有細化內容,個別經費預算不合理。要改。”她一邊指導範雄,一邊心裡揣摩著市殘聯、省殘聯領導的想法,“領導不是傻子,申請材料必須詳實、客觀。”
  範雄在不久前找郭爰幫忙,稱沒有經費無法開展正常的殘疾人相親、無障礙宣傳等活動。郭爰建議他先做個詳實的項目報告,再通過向省、市兩級殘聯打報告的方式,爭取到區殘聯的專項工作經費,“爭取能把這事敲定下來。”
  專職人員提供個性化、常態化服務
  採訪中,記者發現,幾乎所有加入高新區志願者協會的社會組織負責人都極為看重志願者協會已有的、深入到社區的工作網絡。區志願者協會是第一層級,街道分會是第二層級,社區服務站是第三層級,三個層級全部聘請專職人員從事志願者工作。
  和王棋一樣,高新區幸福婚姻家庭研究中心負責人、四川廣力律師事務所律師唐力欣也不喜歡繁重的“外聯工作”。她和她的團隊具有婚姻法專業知識,並且願意為學校、社區、企業里的青年人做些法律普及工作,卻常被拒之門外,“覺得我們是去拓展律師事務所業務的。”
  如今,通過志協三個層級的工作網絡,唐力欣和她的團隊已經深入到全區所有8個社區和區司法所9個工作點,並且做到9個工作點在每周一至周五都有專業律師駐點。
  這個對社會組織頗具吸引力的“全覆蓋工作網絡”的背後,是高新區黨群工作局力推之下,全區所有街道的“心血”。高新區團工委書記冉啟平介紹,高新區每個街道分會和社區服務站的專職人員工資,全部由各個街道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全額出資。
  一個重要的背景是,成都市高新區近日已正式提出要在2020年建成GDP達萬億級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其中一個重要指標是建成“文明和諧首善區”。
  這是一個本身就有著複雜特性的區域。一邊是“白骨精”(指白領、骨幹、精英)們的聚集地,信息技術、裝備製造、生物醫葯領域的高地;另一邊,是40多個社區、50餘萬常住居民,其中10餘萬人為“農改居”的新市民。
  “一方面,知名企業里的青年白領們想要一個表達社會責任的平臺;另一方面,社區居民組成結構複雜,他們也需要更加個性化、常態化的民生服務。”冉啟平說,綜合兩方面的需要,高新區以“志願者工作”為抓手來開展工作,全面拓展高新區群團工作,提升高新區域文明程度。
  實際上,成都高新區志願者協會成立以來,志願服務早已成為一種常態化行為。企業員工、社會組織、律師、醫生、學生、社區居民……各行各業的人都加入志願者隊伍,並形成以群眾需求為導向的志願服務模式。
  “我們希望通過以群眾需求為導向的志願服務,讓高新區的百姓暢享生活之美,感受民生之福。同時,也要讓落戶的企業得到社會的支持,讓他們放心地創造社會財富,為高新、為成都發展註入活力。”成都高新區黨群工作局局長楊俊表示。
  ○相關鏈接
  高新區志願者協會簡介
  成都高新區志願者協會是高新區志願服務工作委員會指導成立併在民政部門註冊的非盈利性志願服務組織,旨在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者精神,為高新區機關、街道、學校和企業提供一個可共同參與的志願服務平臺,建立並逐漸優化企業社會責任感表達渠道,推動志願服務事業的規範化和可持續發展。
  成都高新區志願者協會現由120家企業、機關單位、學校和社會組織為會員單位組成,建有5個街道分會,一個直屬園區標準化志願服務站,在40個社區設立有志願服務管理人員,發展註冊志願者5萬人,有健全的黨、團支部。據《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成都高新:志願者驅動社會管理創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c60scblj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